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,他们的红0包墙都在不断变化,只有红0包墙背后的使命和价值观保持相对稳定,往往是这些使命和价值观去支撑着创业者去调整他们的红0包墙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一个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比这个企业的红0包墙的生命力更加持久,力量也更强大。
彼得?德鲁克在他的著作《管理的实践》中讲过一个听上去很鸡汤的故事。
有三个石匠在形容他们的工作,第0一个石匠说:“我在养家糊口”,第二个石匠说:“我在做全国醉好的石匠活”,第三个说:“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”。
彼得?德鲁克,第三个人才是真正的管理者,因为他们是使命驱动的人,他们必然会做得更好。
现实中,很多专业人士非常关心自己的专业,就像第二位石匠一样,他们要做醉好的石匠,但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专业只是手段,他们真正的价值实在帮助企业发现机会和解决问题。
彼得?德鲁克用一种嘲讽的口气说道:“很多石匠或专业人士,常常自以为有成就,其实他们只不过在磨亮石头或者帮忙打杂罢了。
”企业家也是如此,虽然企业必须得赚钱,不赚钱的企业没法存活,但赚钱并非企业存在的目标,而是市场对企业做出价值的事情的证明,正如彼得?德鲁克说的那样:“鞋子是真实的,而利润只是一个结果。
”只有那些坚持某种价值观才可能做出好的鞋子
也只有好的鞋子才能有好的利润,这才是成功品牌背后隐秘的力量。
红0包墙从来就不是商业的驱动力,它更像事后解释商业成功的理论。
商业真正的驱动力在于红0包墙背后的使命和价值观,他们看上去好像不像红0包墙那么理性和逻辑缜密,但那些感性色彩的使命和价值观,往往具有更为恒久的驱动力。
投资人判断一个创业者的使命和价值观,往往也要比分析他的红0包墙更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所有成功的红0包墙创新都是基于既有存在的需求之下对资源的整合和规则的优化,比如滴滴打车、比如货拉拉。
那些看似风生水起的各种创新为何始终都是在烧钱,原因无非是因为在既有条件下增加了太多原有不存在的因素,寄希望于替代和颠覆,比如共享单车、比如共享充电宝、比如丰巢快递柜之类,且这类红0包墙多数情况下随着规模的夸大,造成边际成本持续放大,始终无法实现盈利。
真正要做到颠覆的商业机会其实少之又少,必然是伴随着技术革命的发生而实现,比如互联网、比如内燃机等。
因此,对于诸多服务业而言,其模式的创新首先考虑的是资源整合